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www.shikun.net/bbs/index.asp)
--  【北固亭】  (http://www.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1)
----  甲午春课:二十四诗品之纤秾  (http://www.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1&id=33044)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4/3/16 23:07:24
--  甲午春课:二十四诗品之纤秾
3.纤穠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学习体会】纤秾作为一品,其实可以看做是写诗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就是写景的方法。因为太重要,所以列为第三品。《文心雕龙·隐秀》说:“深浅而各奇,秾纤而俱妙。”其中深与浅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纤和秾是相关联的两个方面,纤重在具体,所谓纤毫毕现;秾重在色泽,所谓秾李夭桃。如此看,纤秾是相互补充的。而所谓“纤秾得衷,修短合度。”纤秾于人是瘦与肥,于景则是淡与浓的差异。具体原著,觉得前四句是在给出淡笔之“纤”的标准或者例子,不过多地着色,因能传神,其形象便觉生机勃勃,神采奕奕。接下四句给出秾笔之“秾”的标准或者例子,色彩鲜艳,声香俱佳,因其逼真,使人如置身其间,不免春心荡漾。纤秾所指有肥瘦浓淡不同,但仍需作为整体来看,既要能做到“纤秾合度”,还要能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国美学说到底是易学整体与变化的辩证关系,所谓“计白当黑”,所谓“密不透风,疏能走马”,都有纤秾辩证关系的存在。一首诗如一幅画,必有淡笔与浓笔,贵在纤秾合度;每首诗不可能浓淡如一,其风格或浓或淡,但必是为能摹形传神。诗词要情景交融,要注意运用形象的语言,可以说纤秾就是说的这方面要求。原著后四句则是总结以上两个方面,说顺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就能觅得其间真妙,而且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可以取得无穷无尽源泉,弥久而愈新。同时,或也可理解为给写景纤秾合度提供了一个度:真而且新。因是个人臆猜,以上所谈,应有符合原意的必也有不符合原意的。但作为写景的要求来说,将这些真与疑合起来看,觉得会更完整些。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说“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 发纤秾於简古,寄至味於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作品推荐】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