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北固亭】 → 抗日诗会


  共有2877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抗日诗会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尘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荣誉版主 帖子:337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5/3/10 14:25:4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4/24 9:41:27 [显示全部帖子]

汪亚臣

刑天猛志岂能收

项断倭刀铁血稠

敢向关东山上望

峰峰都是景龙头

1948年夏一场大雨过后,当时已被人民政府接收的伪公署监狱房子南墙出现裂缝,需要把老房拆掉重新翻建。拆房工人掀开地板时,意外发现地板下面放着一个方形玻璃箱,上面盖着一个木板。掀开木板,里面竟放着一颗人头,肤色微红,双眼紧闭,一口洁白牙齿。监狱领导立即将此事汇报县政府,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将玻璃箱放在凉爽安全地方妥善保管。

  1949年4月,县政府派专人护送装遗首的玻璃箱到哈尔滨市的松江省政府,请抗联老首长冯仲云同志认证,冯一眼认出这颗头颅就是抗联烈士汪亚臣的遗首,并指示送到当时刚刚成立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与陈翰章、杨靖宇烈士的遗首放在一起,供参观者拜谒。

汪亚臣小名祥子,1911年出生在五常民意乡。193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他的家乡,年仅20岁的汪亚臣基于民族气节和爱国热忱,联络志同道合的乡亲和有爱国思想的伪军士兵,组织抗日队伍,在五常、拉林、舒兰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1936年,经中共满洲省委批准,汪亚臣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亚臣任军长。此时第十军已发展到19个团,1000余人。在1931年至1941年的10年中,汪亚臣领导的第十军转战在吉林、五常、拉林一带,大小袭击战打了百余起,歼敌上千人,在当地群众中影响极大。因汪亚臣学名叫汪景龙,又善使双枪,因此当地群众都亲切称他“双龙哥”。后来汪亚臣被叛徒出卖负重伤被俘,年仅30岁的抗联英雄汪亚臣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我的诗集《霜尘集》由北京华龄出版,定价28元加实际邮费。
联系人:李女士,电话:13613619989,微信同电话号。欢迎订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