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北固亭】 → 紀念明末“嶺南三忠”之陳岩野先生殉難三百六十四年(二)


  共有310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紀念明末“嶺南三忠”之陳岩野先生殉難三百六十四年(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独钓荔湖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7 积分:4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 8:08:56
紀念明末“嶺南三忠”之陳岩野先生殉難三百六十四年(二)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10:39:13 [只看该作者]

七古·北上獻書

易水悲歌壯行塵①,儒冠報國竟無門。

中原日暮起幹戈,南國騷人盼聖君。

北江擊楫揚波清②,庾嶺風物不關情。

良策三十可填海,太倉壹粒空獻廷。③

注:陳邦彥《舟發珠江,承諸子攜酒餞送,次韻賦別》雲:“揚塵伐鼓發江幹,變徵聲高七月寒。”

陳邦彥《舟發韶州贈宋大都督》雲:“悲歌投贈寫中舟,擊楫揚舲向天阙。”

③陳邦彥《南上述懷》雲:“著書三十篇,字字揮血汁。持此獻彤廷,太倉馀壹粒。”

崇祯十七年(1644),神州大地風雲突變,北京明廷覆亡、清兵入關和南京南明小朝廷建立等壹系列巨變,使陳邦彥憂心如焚。他在《聞變》十二首中抒發了國變的憂慮與悲痛,表達中興國家、收複國土、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他疾呼:“此時不思報國者,非丈夫也!”隨即結束在錦岩的講學,針對時局,精心撰寫了數萬言的《中興政要》,具體開列了32條抗敵救國方略,躊躇滿志地只身赴南京進呈弘光帝。陳邦彥當時只不過是個秀才,壹介寒士,根本沒有向皇帝獻書、議論大事的資格。因此他北上獻書,受到許多人的非議。是年秋,他不顧非議,毅然決定北上獻書。啓程之際,激情澎湃,與諸友宴別,慨然賦《舟發珠江,承諸子攜酒餞送,次韻賦別》:“揚塵伐鼓發江幹,變徵聲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邊何處是長安!杯因惜別兼賢聖,策爲憂時雜管韓。燕石自慚仍躍冶,歸來休笑舊儒冠。”他滿懷期待,沿江北上,壹路上賦詩記敘山川景物,抒發胸中情懷,寫了《清遠江上飲故人旅舍》、《橫石舟夜》、《中宿峽》、《大廟峽》、《貞陽峽》等詩。可是,陳邦彥殚思竭慮撰成的《中興政要》被弘光帝輕蔑的壹句“褐衣徒步壹迂儒”而棄如秕草。陳邦彥只得失望回廣東,繼續關注時局。

七古·岩野出仕

手握狼兵出梅關,欲學東山解民懸。

虎帳從容陳方略,何日钲鼓下江川。

贛城三閩羽檄飛,主帥猶疑失戎機。

南安士民遮道泣,寸功未建涕別離。

王師急返立新主,萁豆相煎黎元苦。

書生欲憑三寸舌,共圖大業驅豹虎。

翻雲覆雨誠可歎,師生恩斷難同患。

清兵輕騎襲穗城,避禍山中絕鴻雁。

注:陳邦彥《贈端州符伯清》雲:“東山不爲蒼生起,誰與當年挽陸沈?”

出乎陳邦彥的意料,象東晉和南宋那樣南北對峙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僅壹年時間,即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弘光朝廷就土崩瓦解。六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建繼立,改元隆武。陳邦彥得大學士蘇觀生推薦,入見隆武帝。隆武帝讀了他的《中興政要書》,大爲贊賞,破格封監紀推官。陳邦彥以無功名(曾多次應考都沒中舉)爲理由推辭不就。後來參加了乙酉年的廣東鄉試,中舉人。隆武二年(1646年),他授職方主事,統領廣西狼兵萬人,前往江西與蘇觀生所部彙合,防守南安。九月,清軍壓境,猛攻贛州,陳邦彥壹再請戰,蘇觀生均不批准。不久,贛州失守,福建汀州、上杭亦相繼陷落,隆武帝死難。此時,陳邦彥建議憑借五嶺和韓江天險,抵擋北、東兩面來敵,以保住廣東,但蘇觀生急于回廣州擁立新主,下令全軍撤防。陳邦彥極力反對,自請留守南安,士民遮道泣留邦彥,蘇觀生執意不聽,只得壹同南撤。回廣州後,蘇觀生得知丁魁楚、瞿式耜已在廣西擁桂王朱由榔爲攝政王,大爲不滿。陳邦彥則認爲大敵當前,應同心抗敵,自請西上勸桂王即位,移跸廣州。陳邦彥出發後,正適值隆武帝之弟朱聿□(钅+粵)由福建逃來,蘇觀生竟反悔前言,于十壹月擁立朱聿(钅+粵)爲帝,改元紹武。而同月,朱由榔在肇慶即位,稱永明王,改元永曆,封陳邦彥爲兵科給事中,派往廣州宣谕蘇觀生來歸,陳邦彥派其門生、給事彭耀、主事陳嘉谟兩人爲特使赴廣州,勸谕唐王,同心協力,共圖複興。不料蘇觀生惱羞成怒,竟將彭、陳二使斬殺,置大局于不顧,即刻發兵西征,三水壹仗,殲滅永曆三千兵馬,肇慶方面大爲震驚。十二月,正當朱家叔侄同室操戈之際,清將李成棟接連攻陷潮、惠,襲取廣州,紹武帝、蘇觀生死難,永曆君臣逃入廣西。在兵荒馬亂中,陳邦彥遂變姓名隱居高明山中,暗中變賣家産,四處籌饷,准備起兵救亡。

七絕·山中隱居

生涯老去空山瘦,子美何曾忘國憂。

煙水閑雲沽月下,桃源醉裏亦多愁。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冬天,兩個南明小朝廷的爭鬥,使陳邦彥痛心疾首。失望之余,化名林居士,退隱高明山中,招募義軍。他寫了《丙戌冬日山中感事》、《東還書白業庵壁》等詩,抒發憂國、失意和無奈的情感,格調低沈。有多首提到以酒排遣的郁悶心情: “行雲野鶴渾無定,莫厭陶潛醉裏來。”(《東還書白業庵壁》) “已分生涯付酒徒,有懷今昔愧潛夫。招募義軍”(《戲寄》)“龍鍾愧我非裴度,何日同君買醉眠。”(《宿高明城南人家》)“直拼破戒謀深醉,沽酒何當月下還。”(《丙戌冬日山中感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