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北固亭】 → 《大同风》前言


  共有508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大同风》前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大同风》前言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7/12 13:26:00 [只看该作者]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忙碌,这本小册子终于脱稿了。

这是大同市诗词学会编印的第三本会员作品集。第一本叫《塞上吟》,时间是1998年。第二本《云中情》,2004年。这一本该有“大同”二字出场了,最好能有《大同书》那样的名字。《大同吟》有点小,《大同风》呢,有些大。细想也是可以的,毕竟与风雅颂有了粘连。

稿子先由姚华先生过目、誊抄,检校格律,力高才先生复作审定、删削。我又粗粗过了一遍,看看而已,合不合律都未作大改,尽可能保持原创的面目。

这次的作者明显增加了。赋归的老先生的队伍也壮大了些,能力则强了许多。各县区过去常联系的不外乎广陵县的范存林、安世昌、冯震覆等几位,这回又新添了天镇等县的贺儒庆、张满堂、郭腾等。市里的老干部梁忠,过去写些新诗,这几首旧体,完全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反比新诗多了些味道。叶满荣退休后便南归深圳,常常寄作品來,但每到结集时又总是找不到他的作品,前两个册子都没有他的大名。这次从其寄来的资料中选了有关大同和边塞题材的四五十首诗作,都是七言,律诗居多,也有少量绝句。老叶这辈子的大同人真没白做,身居南海之滨,却对此生投身献身的塞上山河一往情深。他于大同的文献资料、历史掌故,了然于胸,于大同的历史遗迹、山川地境,则每每留意考察,这便比别人多了许多亲历亲见,作品自然就厚重了许多,也亲切了许多。看那首《望白登山古战场》吧:“自古圣贤轻血刃,从来将帅重韬谋。贿通狄后权宜计,胡汉和亲展远眸”。对这场战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登大同长城》时,“驻足明关望汉营,无边风景总关情。国魂永系千秋业,众志凝成万里城。墨客攻讦堪笑止,英雄造事令人惊。开天辟地承先祖,四海归心大计成”,略无空洞之感。“当年改制安天下,主政辛勤世所尊。改换江山王气绝,独留陵寝向黄昏”。这是与正统史家完全不同的大同人对待文明太后冯氏的态度。如果说叶满荣的边塞诗是优于苍凉质朴和文化含量,那么范崇林则是在边塞诗而外又增加了几分雄浑、刚健之气。无论是黄河的“九曲终教归大海,一拼到底过三门”,还是卦山扭扭柏的“龙吟幽谷腾飞态,万状千姿上九天”,都是这种气象。宫殿玺、安世昌、袁济德诸先生,都是大同吟坛宿将,其诗作或精深,或清雅,或老成,无须多说。向以歌德为旨要的姚华先生竟然写出了“硬性拆迁命令频,投亲靠友苦城民。排排旧舍剷平地,幢幢新楼益富绅。寒士囊空叹大厦,贫人钱少限低薪。惊心房价飇狂涨,百姓难求屋庇身”的诗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震覆的几首五绝清新淡雅,题小而意厚:“我为花浇水,花陪我品茶。悠然闲琢句,不觉日西斜。”

在职的先生们,姜克昭之重情,史波之尚气;罗之业的不避俗,李新春的田园情,都给人以较深印象。

在上两个集子的前言中,我于诗友之作避而不谈,效果颇佳。这次却不意中说了上面这些话,不过,几位会长未置一言,几位长期一道工作的老同事和第一次见到作品的诗友也未加平章,30多位同仁,提到的三分不足其一。说的不对的、不准的、不全的,还望诸君指正,更祈见谅。

十分感谢姚华先生,征集到国内、省内诗家的六七十首大作,又有应化雨先生的《西窗随笔》、姚华先生的《诗钟简介》殿后。本地370多首诗词,再加上这些诗论和他山之宝,可资欣赏、学习、参考,这个册子也就物当其值了。

2007年6月19日,时当丁亥年端阳节

殷  宪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