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北固亭】 → 紀念明末“嶺南三忠”之陳岩野先生殉難三百六十四年(三)


  共有320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紀念明末“嶺南三忠”之陳岩野先生殉難三百六十四年(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独钓荔湖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7 积分:4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 8:08:56
紀念明末“嶺南三忠”之陳岩野先生殉難三百六十四年(三)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10:46:12 [只看该作者]

七古·起兵救亡

王師風鶴又西去,大明誰人救君王。

兵科有淚傾遺老,無兵缺饷正彷徨。

高明山中奮義旗,甘竹灘裏降強梁。

舟船浩蕩奔穗城,虎門初捷露鋒芒。

清軍惶恐急回防,桂林君臣喜欲狂。

司馬兵法未虛讀,世人稱譽史流芳。

注:陳邦彥《丁亥仲春,余歸自嶺右,暫憩鄉園,讀杜工部秦中雜詠,怅然感懷,因次其韻》雲:“有淚傾遺老,無金結健兒。”

自西向東的西江水,在鶴山、南海、順德三地交界處有壹條拐向順德杏壇、龍江方向的支流,叫甘竹溪,是順德連接西江和廣州的主要航道。在拐點口就是聞名的甘竹灘。在明清時代,甘竹灘口有兩米的江水落差,灘口狹窄,暗礁密布,洪汛時,形成瀑布,往來船只十分危險。又因爲地處三江交彙之處,商船雲集,灘墟繁盛。

隆武二年,鎮守贛州的萬元吉在廣東招募了壹支千余的隊伍,爲首的叫余龍,還未成行,贛州失守,余龍便在甘竹灘落草爲寇,占據險要地形和富庶之地,又陸續收編各地潰散土卒,衆至二萬多人。永曆元年(1647年)正月,清將李成棟攻陷肇慶,奪梧州,深入廣西腹地追擊永曆軍隊,永曆朝廷岌岌可危。其時,陳邦彥在高明縣山中聽到永明王被清軍包圍在桂林消息,潛歸家鄉龍山,和弟子馬應房冒險到甘竹灘收編余龍所部,曉以家國大義,使余龍感憤而起,願共大事。二月初十,遣余龍全軍舟船數百艘進迫廣州,在東莞虎門擊敗清軍水師,擊斃清總兵陳虎,焚毀清軍船只100余艘。連攻廣州四日不克。陳邦彥從高明起兵,與余龍彙合。圍城之後,陳邦彥立即致書東莞的張家玉,詳備自己救桂林的戰略思想:“桂林累卵,但得牽制毋西……是我致力于此,而收功于彼也。”張家玉深表欽佩,起兵攻占了東莞城,對陳邦彥的圍穗救桂的戰略,給予了有力的聲援。清兩廣總督佟養甲見形勢危急,關閉城門,派使者檄令李成棟火速回援。義軍攻廣州城不下,清方又揚言李成棟將回師先搗甘竹灘,余龍部衆多爲甘竹灘人,顧念老家老少,聞訊立即退兵。陳邦彥孤掌難鳴,只好退回高明,重新進行部署。此戰雖然未能攻取廣州,但基本達到了戰略目的。

七古·黃連之戰

黃連風爐天下聞,黃連水戰誰人知。

南控三漕東臨海,江湧戰帆正參差。

碧血染江钲鼓鳴,烈火如霞照天涯。

三軍盡潰虎將殁,南粵父老哭王師。

注:咸豐《順德縣志·圖經》稱黃連:“水接三漕海,北經堡後出黃湧(即黃湧海),南經堡前出江村。明以前,寇盜出沒不常,乃屯于扶闾、周易、談義,以資守禦。稱黃湧:“據縣上遊,南握三漕海,東控疊石海,當諸海之沖。”

橫貫順德中部的順德水道,是廣州連通甘竹溪進入西江的重要航道。明清時黃湧和黃連壹段分別稱爲黃湧海和黃連海(古代,珠三角將較寬的江河稱爲海)。這壹帶還是明代軍屯主要分布地,可見其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余龍義軍要保護甘竹灘的根據地,就要在這裏阻擊敵軍。清嘉慶年間海盜張保入侵時也在這裏發生過大戰。黃連也是順德經濟發達地區,曆史上以生産風爐、莨紗綢聞名。

廣州撤軍後,陳邦彥命弟子馬應房與余龍彙合回師取順德。回師途中,在虎頭門爲清軍水師火攻所敗,溺死者2000余人。殘部轉攻順德縣城,李成棟的主力突然殺到,義軍大敗,馬應房被捕遇害。永曆元年(1647年)四月,余龍水軍在黃連海與清軍展開大戰,由于余龍部衆士氣低沈,開小差者日多,加之李成棟擅長行兵布陣,激戰多時,余龍部寡不敵衆,200艘舟船被焚毀,余龍、鄧研聰等大批將士陣亡,全軍潰散。接著,李成棟軍轉向新安(今寶安)進攻張家玉。

七古·廣州之戰

義軍號稱三十萬,旌旗戰鼓震江岸。

三千壯士濺血泪,二楊義士罹國難。

禺珠三更出奇兵,火燒敵艦逐長鯨。

清軍倉皇繞城西,乘風追擊到黎明。

豈料文忠失戎機,千翼蔽空誤敵圍。

壹軍盡潰白鵝潭,堅城難下孤軍回。

注:陳子壯,謚號文忠。

陳邦彥其後收拾殘部,聯絡南海陳子壯、東莞張家玉、新會黃公輔等水陸路義兵起事,號稱30馀萬,壹舉攻下江門,聲威複振,粵西各縣志士紛起響應。永曆元年(1647年)七月,陳邦彥與陳子壯合兵,齊集舟師六千余乘進攻廣州。事前,派出衛指揮楊可觀、楊景烨會同花山(今花縣)義軍三千人詐降作內應,約定陳子壯于初七日三更壹同分頭從城西南和城東發動攻勢。救出“披缁爲僧”的明趙王朱由棪以資號召。不料陳子壯提前兩天動手,攻占西郭炮台,並派人到城下張貼檄文,被清軍捕獲,逼供出機密,致使內應人員全部遇害。陳子壯正待退兵,邦彥率部如期趕到,通知他:“李成棟剛在新安打敗張家玉,現正回師救城,預計今晚半夜路經禺珠,我已布下伏兵用火攻,到時請合力夾擊。請認明我軍標志是青旗紅穗。”但陳子壯再度失誤,沒有及時傳令部屬。三更時分,敵軍果然浮江而來,陳邦彥從蘆葦蕩中揮兵縱火截擊,燒毀敵巨艦數十艘,殺敵千余人。李成棟猝不及防,率輕舟倉皇敗退,陳邦彥乘風順流猛追。平明時分,迫近陳子壯水軍,城上清軍擊鼓助呼,喧聲震天,并發巨炮攻擊,陳子壯士兵們遠遠望見帆樯蔽空,以爲全是敵軍,慌忙退卻,城内清軍乘北風追击,子壮軍陣線動搖,反被清軍壹舉擊潰于白鵝潭,陳子壯長子上庸壯烈捐軀。陳邦彥收兵攻廣州城,五日不克,孤掌難鳴,只得退兵。壹場壯舉,就此毀于壹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