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读书台】 → 花间十六声


  共有884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花间十六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花间十六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1/4 22:47:12 [只看该作者]

今天逛书店,购得《花间十六声》一本,并《黄庭坚诗集注》一套。集注见到多日,因经济原因,不忍遽购。花书作为诗词、风物、休闲的书,其体制与内容很是喜欢。特录网上书评一个过来。

另,作者孟晖,让想起网上孟依依,不过两者应该不相关的。


翻翻古代"时尚杂志"《花间十六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6年10月19日08:23【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品:《花间十六声》

  ■著者:孟晖

  ■出版:三联书店2006年9月

  ■读家:何勿思

  ■推荐指数:★★★★★☆

  前几天去看电影《夜宴》,结果很有些入戏。同去看的朋友也一样。我们都对电影中王子洗发的那个洗头池上瘾了。结果电影没看好,半夜蹬被子受凉了啊,我不会爱情也不会啊,都没放在心上———一直在琢磨那个洗发池的构造。王子长长的头发漂浮在水面上,整个人舒坦地躺在一个身形躺椅上,那可比现在的泰式洗头舒服多了。

  我当时就想,要是孟晖女史在就好了,她肯定可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考证一轮,最后一拍桌子,这个嘛,是五代时哪个犄角旮旯的小王朝某个骄奢王子的发明(假定)。

  谁让她是古代时尚的“拾遗”呢!

  古代没有专门的时尚杂志,社会生活中达人们使用什么样的顶级品牌,比如服饰啊,家具啊,各个时期、不同地区又流行什么样的风尚,都散落在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的方方面面。现在人多厚今薄古,以为今天物质丰富,名牌充斥。我一个朋友就说,现在的男人K歌泡吧搓澡再不济还杀人斗地主,古代男人红袖添香读个书就美得不得了,真替古人难过啊。经不住我一再推荐,他读了《花间十六声》,结果不替古人难过了,转而羡慕起古代人的生活了。比如看到《口脂》那篇里,提到唐代诗人韩偓高中进士,还做了探花使———从及第士子中选出的两位才俊,遍游各处名园,摘了名花带回来。就在一片煊赫热闹中,有人悄悄送给韩偓一方封好的缭绫手帕,别无他物,唯有帕面上印着浅浅的画眉痕和薄薄的口脂唇印。这可是当时名妓们爱玩的小把戏。朋友连声惊呼,这也太香艳太好玩了吧!

  是的,是的。古代中国人的生活非常精致好玩。《花间十六声》正是描摹所谓“花间集时代”中国女性的生活细节。作者结合三个维度,文史(文学和史料)、绘画艺术和考古实物,彼此印证,重现了一千多年前女性的优雅生活。而《花间集》,这本文学史上最早的晚唐五代文人词的总集,历来被视为艳靡之作只知道剪红刻翠,也和古代女性的生活发生了有趣的互动,某种意义上,成了古代一本独一无二的女性“时尚杂志”。于是,我们便知道,那时候美人们爱倚着床上屏风半坐半卧,脸颊上还有枕面上压印出来的花纹痕迹;某个无所事事的女人亲自添香来排解寂寞;才子佳人的夜生活是斜倚熏笼品赏焚香,头上插把梳子居然是那时候的疯狂时尚……

  在通俗文化流行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注意力已经转移到观察和感知本身。日常生活被前所未有地重视,历史“大事”和“小事”发生了有趣的逆转。胡适曾经说过:“朝代的兴亡,君主的废立,经年的战事,这些‘大事’在我们眼里渐渐变成‘小事’了。《史记》里偶然记着一句‘奴婢与牛马同阑’,或者一句女子‘蹑利屐’,这种事实在我们眼里比楚、汉战争重要多了。”书里的那些“蹑利屐”,尽管写的是器物,尽管写的是妆奁,尽管写的是服饰,但是作者在里面凝注了一种生命,这种生命,便是作者深信的古人在艺术和人之间结成的亲密关系,以及作者所体贴的古人感受世界的方式。

  如果谁偶尔希望回望过去,以便从这个时代沸腾的紧迫感中暂时打个盹儿,那不如浏览一下本书里的满纸云霞,那些热情和倦怠的女子,她们被如此精致地描绘出在闺房等私生活里最隐秘的情感,在这短暂的一刻,这些失落的告别了的生活细节,也能够获得一种更持久的意义。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任盈盈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大观园总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5390 积分:18419 威望:2 精华:26 注册:2004/9/5 11:40:0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1/6 11:00:36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借偶看看如何.....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1/6 12:50:29 [只看该作者]

好啊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先给你找一段看看:

唐代诗词中,“金线”、“金缕”、“缕金”这些词汇的出现频率惊人,金线,才是装饰女性衣裙的最主要方式。用金线、银线在衣服上绣花,到近世都还流行,如《红楼梦》中最多见的就是绣金衣裳,什么“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绿盘金彩绣绵裙”等,因此,我们对于唐诗中屡屡提到金线,就有见怪不怪的感觉。但是,唐人怎么就能有黄金做的线;黄金是硬质的金属,怎么就可以化身成细线,在衣服上“绣”出花纹,这是值得追问的话题。法门寺地宫中入藏的服饰、丝织品数量惊人,只可惜大部分出土时已经炭化,相关的清理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幸运的是,其中有少量织物状态尚好,在这些幸存的织物上,金线的运用是很突出的现象,并且所使用的金线都是捻金线。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唐代捻金线的出土,为文学中大量金线服饰描写的可信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捻金线,是金线技术成熟的标志。要把黄金做成“线”,一定得经过大致几个步骤:把黄金打成极薄极薄的金箔,薄到见风就化的程度;把金箔裱在羊皮或纸上,一般叫“羊皮金”、“皮金”;裱好的金箔,经特殊的技术切成细长的金线——在这一步骤制出的金线,因为是直接切割金箔而成,呈扁平状,所以叫“片金线”。把丝线作为“芯”线,涂上黏胶,然后把片金线螺旋地向“芯”线上逐渐缠绕,使片金线围绕着这丝线缠紧、黏牢,就形成了“捻金线”。“捻金”之名,正得自于其“捻绕”的工艺。这样做出的金线是圆形的,所以也叫“圆金线”。今日所见关于捻金线的最早记载,见于《宋史·车服志》:(大中祥符)八年,诏:“内庭自中宫以下,并不得……金线捻丝装著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
宋辽金出土服饰中,也多有捻金线的绣品或织金锦,因此,过去比较确定的是,捻金线技术在宋代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法门寺的发现,把这一技术的成熟年代大大提前,提前到了唐朝。法门寺织物上的捻金线非常纤细,直径仅零点零一厘米左右,比人的头发丝还细,制造工艺非常高超。这样的工艺成熟度,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说,在此之前,捻金线技术必定已经有了很长~段发展历史。金线制作技术,似乎最早是从西域传人中原。西汉时代,垣宽《盐铁论》“散不足”篇中,就谈道:“中者厨衣金缕。”其上下文是谈古今使用毛皮服饰的风气之变,照文中的说法,在西汉中期,中等富裕的人家就时兴穿闪烁金缕的“厨衣”。厨是指当时流行的一类毛织品,主要产自西域。 ……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任盈盈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大观园总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5390 积分:18419 威望:2 精华:26 注册:2004/9/5 11:40:0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1/7 10:42:34 [只看该作者]

哦?和现在的金线不一样呢...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