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多景楼】 → 镇江历代名家——贺双卿


  共有985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镇江历代名家——贺双卿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停车坐爱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老版主 帖子:60 积分:3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4/8/24 12:04:2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6/7 11:13:44 [显示全部帖子]

    贺双卿(1715~1735年),丹阳蒋墅人。她天生丽质,天资聪颖,10余岁就做得一身精巧的女红。她舅舅是当地的塾师,每当授课,双卿就倚于窗下,悉心聆听,铭记在心。闺中闲暇,她吟诗填词,练字作画。还常向商贩们换些诗词书籍来读。在诗书的熏陶中,贺双卿如一枝红杏在农家小院脱颖而出。
  她18岁时,父亲贺弥高去世,由叔父作主,以三石谷子的聘礼,将双卿嫁到金坛绡山村周家,而其夫是一位大她十几岁的农家子。
  婚后,双卿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丈夫大字不识一个,且暴戾异常,经常无故打骂双卿,婆婆也凶恶之极,总是以繁重的劳动来折磨她。封建礼教和困苦的生活,把她牢牢地困在这座偏僻的小山村里,少女时代的梦想和热情,被残酷的现实所束缚、粉碎。满腹的愁思,凄凉的心境,无法向人倾诉,唯有寄情于诗词。
初夏的阵雨飘飞在山谷田野,已上场的新麦散发着清香,头上插花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双卿干完了农活,又要回家做饭,忙得腰酸背疼,但家人的责难和怒骂,还是频频传入耳中,她忍痛含悲,写下了一阕《浣溪沙》:“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汲水种瓜偏嫌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一日将近晚炊时,正生着病的贺双卿携着畚箕从打谷场上归来,听见一只孤鸾在芦苇丛中哀鸣,她西立而望,不由想起自己的身世,于是潸然泪下。正好给她婆婆看见了,在背后大声呵斥,双卿素来胆小易惊,且久病体虚,被吓得畚箕落地,此后,她写了一首《孤鸾》:“午寒偏准,早虐意初来。碧衫添衬,宿髻慵梳,乱裹罗帕齐鬓。忙中素裙未浣,摺痕边,断丝双损。玉腕近看如茧,可春腮还嫩。算一生凄楚也拚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炊爨薰尽。东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她的词中没有华丽词藻,大多采用生活语言。她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于自然景物中,揭示生活悲剧中所蕴藏的美质,创造出具有高度美学意义的境界。她还善于掌握声调韵律错综复杂的不同节奏,以适应自己思想感情有起伏变化。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身身世世,暮暮朝朝。”通篇语言质朴,且巧用叠字,造成回环咏叹的艺术效果,缠绵悱恻,旋律优美,是双卿自述境况的凄绝的哀歌。
  双卿写诗作词,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不为刻意留存于世,她用工整漂亮的小楷,将诗词写于芦叶、竹叶、桂叶,任其自然脱落、消逝。一年夏天,金坛举人史震林和段玉函等几个才子来到绡山村,在耦耕堂避暑读书。一日,偶见一婀娜女子手执畚箕出外倒脏物,史震林非常惊奇:穷乡僻壤,何来如此美貌女子?经打听,方知双卿身世,不由十分同情。后又读到双卿的诗词,更是敬佩至极,于是写诗作词以示问候。双卿钦慕才子,不由也诗词唱和,但她“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始终不越雷池一步。
  羁留绡山的日子里,史震林着意搜集双卿的诗词。读着这些凄恻动人,才思超卓的作品,他不由深深地震惊了。一个如此才貌双全的奇女子,竟有如此悲惨的命运。“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史震林把这个苦命才女的遭遇写进了他的《西青散记》中,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才女。
  双卿的作品,主要留存于后人汇编的《雪压轩集》中。她的诗词,抒写的基本是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感叹,浸透着浓郁的压抑和伤感的情调,作者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作品内容的狭窄。然而,她个人的悲观,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阴影,使人们看到了封建时代下层社会妇女的苦难,以及才华被埋没的悲哀。后人称她为“清代李清照”。清末词家黄燮清评双卿的词云“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见见闻闻,思思想想,曲曲写来,头头是道。作者不以为词,而阅者亦忘其为词。而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
  由于贫病交加,贺双卿于20岁即含恨离世。(转自南师大网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