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读书台】 → 【叶县史话】,资料搜集中


  共有2622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叶县史话】,资料搜集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6 14:07:35 [显示全部帖子]

【唐】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居,亦有栖遁之意,因叙旧以寄之

 

 

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题元丹丘山居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元丹丘歌

元丹丘,爱神仙。

朝饮颍川之清流,

暮还嵩岑之紫烟,

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

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

我知尔游心无穷。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

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

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赠王汉阳

 

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     

 

 

【宋】梅尧臣

 

汝坟贫女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宋】苏轼

双凫观 

 

王乔古仙子,时出观人寰。

常为汉郎吏,厌世去无还。

双凫偶为戏,聊以惊世顽。

不然神仙迹,罗网安能攀。

纷纷尘埃中,铜印纡青纶。

安知无隐者,窃笑彼愚奸。

 

 昆阳城赋                    

淡平野之霭霭,忽古城之如块。风吹沙以苍莽,怅楼橹之安在。横门壑以四达,故道宛其未改。彼野人之何知,方怄偻而畦菜。

嗟夫,昆阳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于一快。想寻、邑之来阵,兀若驱云而拥海,猛士扶轮以蒙茸,虎豹杂沓而横溃,罄天下于一战,谓之不再。方其乞降而未获,固已变色而惊悔。忽千骑之独出,犯初锋于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纷纷籍籍,死于沟壑者,不知其几何人,或金章而玉佩!

彼狂童之僭窃,盖以旋踵而将败。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贡符献瑞,一朝而成群兮,纷就死之何怪?独悲伤于严生,怀长才而自浼,岂不知其必丧,独徘徊其安待?过故城而一吊,增志士之永慨。

 

【宋】黄庭坚

 

同孙不愚过昆阳

 

田园恰恰值春忙,

驱马悠悠昆水阳。

古庙藤萝窗户牖,

断碑风雨碎文章。

真人寂寞神为社,

坚垒委迤女采桑。

拂帽村帘夸好酒,

为君聊解一瓢尝。

  

【明】牛 

 

漂麦河 

【金】元好问

楚汉战处

同钦叔赋

虎掷龙挐不两存,

当年曾此赌乾坤。

一时豪杰多行阵,

万古山河自壁门。

原野犹应厌膏血,

风云长遣动心魂。

成名竖子知谁谓?

拟唤狂生与细论。

  

后湾别业

薄云晴日烂烘春,

高柳清风便可人。

一饱本无华屋念,

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桑初合,

滟滟苍波麦已匀。

便与溪塘作盟约,

不应重遣濯缨尘。

  

石门

两崖横绝倚山垠,

草迳低迷略可分。

潭影乍从明处见,

竹香偏向静中闻。

石林万古不知暑,

茅屋四邻惟有云。

曳杖行歌羡樵叟,

此生何计得随君。

  

昆阳二首

古木荒烟集暮鸦,

高城落日隐悲笳。

并州倦客初投迹,

楚泽寒梅又过花。

满眼旌旗惊世路,

闭门风雪羡山家。

忘忧只有清尊在,

暂为红尘拂鬓华。

   

去日黄花半未开,

南来忽复见寒梅。

淹留岁月无余物,

料理尘埃有此杯。

老马长途良惫矣,

白鸥春水亦悠哉!

商余说有沧洲趣,

早晚乾坤入钓台。

 

叶县雨中

时崧前旱尤甚。

春旱连延入麦秋,

今朝一雨散千忧。

龙公有力回枯槁,

客子何心叹滞留。

多稼即看连楚泽,

归云应亦到崧丘。

兵尘浩荡乾坤满,

未厌明河拂地流。

 

涓涓昆水发西唐,

曾是文通閟德乡。

暑雨忽漂曝麦散,

凉飓徐递诵声长。

高风流播山川在,

信史光照姓字香。

犹有居民谈古迹,

荒坟何处草茫茫。

 

 澧水桥

 

方城北望有通津,

横跨修梁不计春。

冉冉虹霓疑卧水,

堂堂河伯俨垂绅。

雪天缓步还堪画,

月夜长吟更绝伦。

濯足濯缨淹过客,

观澜观逝属高人。

 

 【清】何

游卧羊 

汝汾河水流汤汤,

河畔群石如群羊。

千头万角负土出,

疑起疑伏森成行。

似争似让似抵触,

或进或退相颉颃。

雨淋日晒霜露覆,

虎豹虽远虺蛇藏。

谁知冉冉岁月古,

但见年年春草长。

涪翁去后近千载,

行踪寥落山云荒。

往来三次记游迹,

尔是想见冰雪肠。

山僧拙朴过客少,

坐令丘壑成沧桑。

诸君好古恣探讨,

摩崖手剔苔藓苍。

石高径僻字完好,

毡墨响拓声浪浪。

携归一本挂素壁,

炯炯明月悬清光。

孤松怪石露筋骨,

长刀大戟森锋芒。

嗟余一身挂吏事,

俗不敢俗狂难狂。

昔贤胜迹在咫尺,

寻幽末暇空彷徨。

西风指日扫炎暑,

虔陈野簌倾椒浆。

后生怀抱已有托,

俯仰今昔成低昂。

乡人何吝地一亩,

恨不早建公祠堂。

时和政成百废举,

愿视百姓歌丰穰。

 

 【清】欧阳霖

叶县衙署

天听民听,天视民视;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

 

【当代】白稚山

叶县题联

世路总崎岖,漫愁孔子曾嗟凤;

人间多变幻,何笑叶公独好龙?

 

 

 

魁星楼联:

魁星复奚论,喜古邑新城,先哲后贤争继起

星辰当可摘,看今朝俊彦,摩肩接踵竞登攀

【当代】胡吉祥

叶公墓

孔子重来,高梧胜地当歌凤;

叶公宛在,碧水蓝天好画龙。

 

 

 

叶县明代县衙

携友重游,我辈原为一过客;

登堂欲问,此中曾有几清官?

【当代】冯国堂

 

贺贾廷安同乡晋升上将 

澧水青山紫气腾,

西行巴蜀悟真经。

江波东涌崛吴越,

上将安廷胸有兵。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6 14:07:48 [显示全部帖子]

【当代】尚洪涛 

 

登昆阳魁星楼

 

文光射斗映斯楼,

重到昆阳故地游。

兴废萦怀千古想,

风云极目两眸收。

当年人物曾争鹿,

今日江山谁执牛?

出水盘龙犹在壁,

魁星璀璨竞风流。

 

 

     常村访石门

 

形胜昆阳地,山环水绕中。

林泉高凤隐,丘壑紫云腾。

太白逸诗韵,元丹闲鹤踪。

澧河滋泽润,佳气正葱茏。

 

  闻贾廷安晋升上将

 山水承滋润,昆阳闻凤鸣。

 经年挥健笔,今日贯长缨。

 大略韬光晦,高才决策明。

 运筹帷幄内,胸自有雄兵。

 

 

石门漂麦河

 

临风长啸,对青山巍崪,曲径通幽,遥想当年隐凤;

把酒豪吟,怜夕照逶迤,清溪流碧,欲呼此地潜龙。

 

题叶县文庙联

英雄曾用武,连天烽火,蔽日旌旗,逐鹿中原方定鼎;

先圣尚修文,射斗奎星,流辉翰墨,濡毫昆水竞生花。 

叶县县衙

遗迹新葺,看拔地城楼,想其间文忠武烈,谋名利而宦游,愚贤百载皆过客;

故地重临,怀凌霄胆气,问此地秦砖汉瓦,储膏脂以筑建,兴废千秋谁主人。

 

愤乐亭

 

愤而思发,万里江山供放眼;

乐不忘忧,千秋兴废总萦怀。

 

魁星楼

魁阁重辉,万里文光昭北斗;

名楼高峙,千秋胜迹耀中州。

 

 

魁阁崔巍,名楼焕彩崇先哲;

星光璀璨,澧水流辉沐后昆。

 

名士风流,先登奎阁三朝圣;

宏文彪炳,更赴科场一夺魁。

  

崇圣祠

 

歌一曲高吟,云游聊效楚狂客;

酌三杯清酒,谦恭当崇孔圣人。

 

圣域门

昔闻今上,登阁一吟哦,轻狂不似杜夫子;

近悦远来,入门三揖拜,虔恭当如孔圣人。

 

古昆阳

 

千年回首,想诸梁治叶,高凤隐居,丹邱故地。引孔圣闻风以至,谪仙远道而来,更有刘秀用兵,孤军鏖战,与此中兴东汉,继王乔飞凫,黄尉挥毫,欧阳撰志,几多名宦先贤,光华斯邑;

一望凝眸,瞻澧水鸣弦,沙河映带,小顶烟岚。见奎星焕彩绮霞,文庙辉煌宫殿,犹兼新城再造,衙署重修,自此傲立西南,数壁垒石门,碧流漂麦,灵洞书台,不尽遗踪胜迹,泽滋后昆。

注:

1、诸梁:叶公沈诸梁,春秋时楚国令尹。治所在叶。

2、高凤:字文通,西汉时的名隐士,隐居叶县。读书废寝忘食,至于场中麦子被水冲走,今有漂麦河。

3、丹邱:元丹邱,唐代高士,李白好友。

4、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大败王莽,建立东汉。

5、王乔:东汉时的叶县令,梦中飞凫上朝。

6、黄尉:黄庭坚,曾任叶县尉,叶县存有其书《幽兰赋》。

7、欧阳:清叶县知县欧阳霖,曾修《叶县志》。

8、澧水、沙河:流经古昆阳的两条河流。

9、魁星楼、文庙为古昆阳遗迹。

10、石门:李白访丹邱子之地,在古昆阳境内。

11、书台:晒书台,孔子经过叶县遵化沙河时,书籍被水所湿,在河岸石台晒书,名为晒书台。

 

 昆陽賦

 

黃河源遠,華夏九州承其澤;昆水流長,昆陽一邑因之昌。

昆陽據昆水之畔,落鳧之陽。北通幽燕,南達潇湘。實九省通衢,過往攘攘。上下三千年,人文彪炳;縱橫五百里,勝跡琳琅。

遥想春秋,為楚令尹葉公平乱之封地;追思兩漢,成光武帝劉秀反戈之戰場。曩作封邑,興修水利,勸植農桑。良田萬頃,庶甲一方。遂令孔聖,周遊以往。葉公問政,近悅遠來,為政之綱。直隱之爭,文武之道,別乎弛張。征討逆莽,人心所向。逐鹿中原,旌旗蔽天日;鏖戰昆水,兵戈耀鋒芒。以孤勝眾,力挫群氓。揮師北上,定鼎洛陽。昆邑自此,四海名扬。

千秋人物,或隱或顯,各見行藏。子路問津,沮溺導向。項橐攬車,施教夫子,智圓行方。西漢高文通,讀書歸隱,競入神而漂麥,每臨流以清詠,寄傲南窗。訪賢舉仕,避召不就,豈慕榮光!當笑嚴子陵羊裘垂釣,贏得龍床聯榻;盛唐元丹丘,高臥煉丹,欲登仙而羽化,更放浪于山林,遁迹西唐。尋勝邀遊,流連詩酒,豪情一往!遠招李太白筇杖行吟,留取鳳藻華章。

名士風流,雅客清狂。先賢名宦,政績煌煌。王喬飛鳧,覲見上皇。分竹斷案,鬼驚魔惶。蘇子曾遊,揮毫留賦,黃公致仕,利施苗秧。詩書素好,流布墨香。大清知縣,彭澤歐陽。承陶潛之遺德,秉黃尉之風尚。修撰縣誌,史冊紀詳。廣施教化,懿德流芳。

星转斗移,世代滄桑。古今人文鼎盛,蓋得山水滋養。穿行百里大地,三川雁行。澧水鳴弦,沙河映帶,昆水流淌。至東南有林泉,看漫山蒼翠,遍野修篁。征夫服役,嫠婦斷腸。望夫石留貞女遺蹤,化相思之清淚,情潤洪荒。遊西南多丘壑,見傲立孤石,水匯汪洋。固天然之畫本,騷客徜徉。石門壁壘,可尋詩仙對弈醉眠之跡;雙祠並立,當知牛鳳慕賢虔誠之像。

先賢祠墓,後世景仰。葉公作朝聖之祖,陵設昆水之旁。千乘來往,萬國衣裳。憑弔始祖,盛舉同襄!仙台遺王喬之塚,天降玉棺所葬;黃庭堅昔厝妻子于寺廟,文節祠修城北之臥羊。連綿香火,祭祀綱常。

古邑勝概多雄偉,新城初造始濫觴。衙署重修舊制,文廟再塑新装。魁星樓高,文輝射鬥,憤樂亭古,碧瓦騰光。觀瞻氣象,器宇軒昂。昆陽一邑,不盡風光。拙辭千字,難狀周詳。

新城崛起,古城换妆。楼宇参差,林木蔥蒼。天惠時雨,地見礦藏。鹽田百里雪海,燕山千頃湖光。交錯通途,飛架橋梁。車馳龍馬,市聚賈商。山川形勝如故,天地鐘靈異常。   

贊曰:中原古邑,厚重昆阳。人文昌盛,山水綿長。万众同心,壮志激昂。先賢後昆,光華我鄉。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7 16:09:30 [显示全部帖子]

宋代叶县宰诗人梅尧臣与梅湾

 

    叶县旧县乡梅湾村,众称“梅尧臣。”又位于澧河曲处,称梅湾。
    清光绪《叶县志》载:“梅尧臣(一OO二年至一O六O年),字圣俞,宣州宜城(今属安徽省)人。宋宝元间为叶县宰时,诏书令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以备不虞。田里肃然,圣俞作《田家》、《贫女》诗以志慨。”又云:“按《宋史·梅尧臣传》,但言宰襄城不言宰叶。罗大经(庐陵人,字景论)《鹤霖玉露》则言:‘圣俞为叶宰时有《田家》、《贫女》二诗’,章章可考。意者圣俞宰叶未久,无显绩可纪,故本传不之详耶!罗大经为南宋硕儒,其考核当信而有徽。”《贫女行》诗第一句“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惨”,“汝坟”当指今之汝坟店村。
    梅尧臣的叔父名梅询,史称知许州,卒于任所。清光绪《叶县志·舆地》载:“宋梅询墓在县城西南二十五里梅湾”。梅询任许州知州,死后却葬于叶县的梅湾,盖与梅尧臣曾任叶县宰有关。否则,许州,襄城都不乏名山胜水,为什么偏爱叶县的梅湾而卜葬其地呢?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7 16:24:19 [显示全部帖子]

元好问:叶县中岳庙记

 

河南中镇所在,在所率有祠庙,以奉岳祗。叶距崧三百里,而近独无有也。邑门之南百举武,少折而西,有地焉直居民之冲,顾望崇显,父老规为岳祠旧矣。泰和末,太原祁人樊道真始以邑人之意而经度焉。地本故堤,废圯已久,荆棘瓦砾,蛇鼯所舍。樊身执畚锸,铲治芜秽,实以版筑。百日而庙基成。邑之人知其坚固可任也,乃群起而助之;实乡豪张佑、孙宁、秦商人、党圭为之倡。庙既成,祁人有以白石为中天像,欲辇而北者,道真请而事焉。予尝谓:小人之情,畏之而有不义;耻之而有不仁;威之而有不惩;独于事神若有所儆焉。何邪?徼福于方来,逃罪于已然;百求而百不可得,然终不以百不可得,而废其所以求也。富贵、光荣、寿考、繁昌,人既有以求诸神;忠信、孝弟、廉让、笃实、神亦有以望于人。吾尝见夫世俗之所以事神者矣:崇祠宇、严像设、刲羊豕、具仪卫,巫觋、倡优杂然而前,拜跪甚劳,迎送甚勤;求神之所以望于人者,无有也!阴害贼诈,刮利次骨,利之所在,无复天理;公噬潜搏,难得是期,内人于沟不恤也,血人于牙不餍也;志得而意满,则曰: “我求于神,神报我者如是也。”故搏噬愈获,报谢愈丰,祷求愈奢,香火未收而阴害贼诈之心已怫然于胸中矣;此值蛇神牛鬼之所不忍临,而谓岳只之聪明正直者而临之乎?《记》有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可以事上帝。”谓小人之不可以事神,不可也;岂弟君子,求福不回,好是正直,介以景福,谓神之可欺,尤不可也!呜呼!神有固然,三尺童子所能知,而人有不能知者,特溺于贪而不能自还耳。惜乎!莫有以三尺童子之所知干而告之也。癸未之夏,予过昆阳,进士韦仲安道樊之意,欲得吾文以记其经营之始,故为书之;且告以福不可徼、祸不可逃也。如是,庶几来者有所儆焉。  

 

 

关于元好问

 

饮酒五首(选二)
  襄城作
  题解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年),元好问辞去国史院职务后,回到昆阳(在今河南省叶县,晋朝时属襄城郡,网上查年谱说归登封,恐是经过登封之误。饮酒诗中明确为昆阳),在新购的家园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闲适之馀,他仿照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写下了《饮酒》诗五首,风格颇近陶渊明,志趣闲适澹远,可见诗人当时心境。
  自陶渊明作《饮酒二十首》以来,后世诗人多拟作之,均以酒为主题,借以表现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其一
  西郊一亩宅,闭门秋草深。床头有新酿,意惬成孤斟。
  举杯谢明月,蓬筚肯相临。愿将万古色,照我万古心。
  其二
  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谁能酿沧海,尽醉区中民?
  新解
  西郊一亩宅,闭门秋草深。床头有新酿,意惬成孤斟——这四句是说:我新购的陋室就位于西郊外,秋色渐深,陋室外秋草幽深,我闭门索居在小小的茅草屋内;在这小小的天地里,我自有乐趣:看我的床头上,那儿放着新酿的美酒,我心情得意时,便可随时自斟自饮。一亩宅:谓房子很小。古人用以喻贫士所居。《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秋草深:意谓无人往来,故门前长满野草。意惬:满意,心情畅快。孤斟:自斟自饮。韩愈诗《县斋读书》中有“酒熟无孤斟”。
  举杯谢明月,蓬筚肯相临。愿将万古色,照我万古心——这四句的意思是:我太感谢明月了,让我高举酒杯向她致谢——她居然肯光临我这小小的茅草屋,将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破敝的柴门中,让我拥有一方纯净舒畅的天地;我只愿那万古不变的皎洁月色,永远照耀着我淳真古朴的心灵。举杯谢明月: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蓬筚: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门户。此用以喻贫寒人家。万古心:从古至今千万年来的思想精神。这里指不与世沉浮、清高自立的品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高情远志。
  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世风日下,离古道日益遥远,百事都变得虚假而无一纯真;看来,我们所追求的所谓的理想之地,只剩下酒后的醉乡,因为虚伪的人们,只有在都烂醉如泥后,才能表露出伏羲时的人与人之间淳真的本性。去古:离开古代。日已远:一天比一天远离。《古诗》中有:“相去日已远。”古代儒家认为,世道人心越来越乱,越到近代,越是一无可取。醉乡:指酒醉后处在放任自然的状态中。唐朝王绩曾作《醉乡记》,把醉乡作为人性能自然表露的理想之地。羲皇:即伏羲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在伏羲时人们思想淳朴无华,无诈伪之心。陶渊明《饮酒》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谁能酿沧海,尽醉区中民?——这四句是说:圣人的教化已经难以改变虚假的世风,唯有神奇的酒力,它可以让人在醉后显出本性的真淳;美酒既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那么谁能够把那无限广博的大海酿造成美酒,让那些终日浑浑沌沌、虚伪狡诈的天下人都在沉醉如泥后,尽显真实本色呢?圣教:古代圣贤能致使风俗淳朴的教化。元结《思大古》诗:“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踟蹰。”难为功:难以成功,难以见效。酒力神:酒力的神奇。指酒的力量能使人恢复自然淳真的状态。区中:指天下、世界。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5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1:35:23 [显示全部帖子]

叶县与叶氏·叶公

 

    叶氏《南阳堂谱牒》云:叶姓,首先出现于地名。据《经典》著曰,春秋楚叶邑。在春秋末,楚昭王十八年(公元前498年)以叶封沈诸梁。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由此可见,叶县,叶氏与叶公沈诸梁有联系。但这是“叶”系姓氏,“叶邑(叶县)”为地名,中间有何脉迹?
   《中国古今姓氏词典》云:“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之叶同音。《风俗通》:楚沈尹戎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南阳堂谱牒》曰:“沈诸梁,即叶公,字子高,沈尹戎之子。夏秋末楚国大夫,因封地在叶县(今河南省叶县)任叶县尹。僭称公,故名叶公。”以上云同,又与民间传说相吻合,则叶县为叶公沈诸梁封地无疑。因而,沈诸梁确为叶氏之先祖。做“沈”化“叶”,根系于地名叶县。
    但是,沈诸梁为何影响千载,名垂典籍呢?
    叶公智力过人,料事如神,急公好义,声望显著,甚得民心,就连圣人孔子也慕其名而造访之。其间,梁以直率坦白为题,举例对孔子曰:“叶人直坦,羊入,父取而盗之。其子告子失主,证父为盗。”孔子则否其论而驳之,曰:“吾乡直坦者反之,子为父隐为孝,父为子隐为慈,是也。”叶公听之,不以为然。此一论战,是非泾滑,引人深思,被后世传为佳话。为示纪念,叶人于县城(今叶县旧县村)建“叶公问政处”及“问政门”等牌坊。
    诸梁宰叶,甚护农田,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载:“东陂,在县东。志云,春秋时,楚叶尹沈诸梁所造,东西十里,南北七里。有西陂,方二里,黄城山之水潜于此。”再见清光绪《叶县志》:“叶县有东北二陂,引遭水以资灌溉,并叶公所作,至今遗迹尚存,名水城(今叶县旧县乡水城村)。”清乾隆《叶县志》卷五亦云:“楚国赖之作陂以资灌溉,遗迹尚存。”异书同载,可谓叶县水利建设史上之创举。
    白公作乱,叶公治平。《河南省地名叶县资料汇编》收:“胜(白公胜)竟以不满楚郑结盟而作乱,杀子西、子其子朝,并劫持惠王。叶公适时举兵而入,诛白公胜以定楚国。虽有存国之劳,但不享存国之利,却造子西、子期之功,以其子任令尹、司马,则已终于叶。”清乾隆《叶县志》:“孔子如蔡及叶,公尚问政,后平白公之乱。”但不享其利而追功他人。所以叶人念他,于叶县城(今旧县村)修“叶公祠”祀之,并将其列为叶县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宦存志。
    此外,“叶公好龙”之典,也流传甚广。汉刘向著《新序·杂事》中有载,虽是借以讽刺名不副笑者,但叶公声望较高,后来叶县也就附会出“玩龙仙台”之迹。此台观位于旧县东(见《河南省叶县地名资料汇编》)。清光绪《叶县志》:“昆阳令尹多好奇,天龙降后仙凫飞……”里的“天龙”也系“叶公好龙”之典而得。
    查《经》阅《典》,墨撰诸梁之功者颇多。“沈”、“叶”之缘,根据叶林修撰的《南阳堂谱牒》所记:“本族(叶姓)谱牒从春秋楚叶邑到如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由先祖沈诸梁叶公始,乃至如今,大约六十余代。现闽、萼、台等地的叶姓,也都是叶公沈诸梁后代,自西晋末年陆续从河南叶县迁去的。
对叶县、叶氏与叶公略考,望博学多识者指正。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6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1:40:31 [显示全部帖子]

少年诸葛亮

 

 

 诸葛亮与诸葛遗墟、诸葛武侯祠

    千百年来,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走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借东风、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前后出师表,更是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争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一直把诸葛亮看做智慧的化身。易中天先生,曾以“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鞠躬尽瘁的负责精神”、“公正廉明的法治精神”,高度赞扬诸葛亮的精神风貌。

    据历史文献记载,诸葛亮的一生分为前27年和后27年两个阶段。人们对其后半生的27年,即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时年诸葛亮27岁)接受刘备三顾,纵论天下大势,至蜀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时年诸葛亮54岁)第五次北伐,病逝五丈原,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而对其前半生、27岁以前的生活状况,各种历史文献都语焉不详。因此,诸葛亮前半生的生活情况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

    这个“历史之谜”,理应由我们平顶山人来揭示。这就是存在于我们平顶山市卫东区的“诸葛遗墟”和“诸葛庙”。

    诸葛遗墟位于平顶山市卫东区诸葛庙街南段路西。

    诸葛亮原籍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之父诸葛圭与弟弟诸葛玄一起带着老父及诸葛亮兄弟,举家避难荆州,行至平顶山下,因道路阻隔而落脚寓居。不久,诸葛圭及其老父病逝于此。少年诸葛亮遂于叔父诸葛玄将父祖葬于平顶山南麓,治水之阳,庐墓守孝。从而诸葛亮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关于诸葛遗墟,史书多有记载:明嘉靖《叶县志》“诸葛坟墟:在县北平山下,有一断石幢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高阳华里。今山下少西有诸葛庙,东有金鸡冢,疑此冢即孔明父、祖葬处。盖孔明本琅琊人,避地而西,盖自其父、祖已然,居南阳则自孔明始也。此断幢岁月,实隋文帝开皇二年物。此时去三国时未远,言必得其真,故据而书之。”清同治《叶县志》:“诸葛坟墟:在县北平山下。有隋开皇二年断石幢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隋去三国未远,言必有据。今山下稍西,有诸葛庙,东有金鸡冢,疑即武侯父祖葬处,盖武侯本琅琊人,避地而西,或自其前世已寓于叶,居南阳则自武侯始,未可知也。”

    关于诸葛遗墟和诸葛武侯祠记载比较详细的是明嘉靖年间,任南京太常寺卿叶县人牛凤的《改正诸葛武侯祠记》:“嘉靖丁亥秋,余自太仆转南京太常卿,便道还家,行视田野,始谒武侯祠下,见其屋老而坏,且怪其与昭烈俱南面,无复君臣分。询土人,云:如是有年矣。及考旧志,洪武十八年民萧四重修,记不知其所始,慨然久之。遂捐金币,属乡耆徐行和众力作新之。不期月,庙貌完矣。撤去昭烈、关、张之像,独像侯祠中,专其祠以符其名,人心允惬,观者胥悦。既而游观山寺,有断石幢在焉,刻文仅数十字。中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高阳华里。然后知侯之父若祖自琅琊避地,曾寓于此而葬焉。躬耕南阳,尚在厥后。祠而祀之,信有由然。再考石幢岁月,盖隋文帝开皇壬寅物,去先主见武侯于隆中之岁三百一十六,其居此地而葬,必先十余年,是以坟墟犹存。今距开皇壬寅年余九百六十一,世远坟没,不知其处,固不足怪。所幸祠宇不废,断石幢仅存,岂偶然哉!盖侯之为人,论者举侪于伊、吕,古今贤达,悉以为然,无异议焉。是人品之高,勋烈之盛,光昭汗青,脍炙人口者,奚俟吾言。所以吾邑有高阳华里之迹,实为侯父祖之故墟,湮灭无闻,以至今日,良可悼惜。吾生千百年之后,得有所据,故托之坚珉,以图不朽,又以资论世君子云。”刻有牛凤《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的明代石碑于1994年被发现,河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于1994年7月27日致函平顶山市人民政府,认为其“对研究诸葛亮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具有重要价值,要予以有力保护”。而后卫东区政府及建设路街道和诸葛庙街居委会,邀请我市有关专家召开了一个联席会议,决定将牛凤撰文、原诸葛武侯祠现存唯一文物——明代《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石碑用玻璃罩保护起来,并加强对诸葛武侯祠及诸葛亮少年时代生活的研究论证。

    关于诸葛武侯祠(诸葛庙),清《叶县志》记载:“诸葛武侯庙:在平顶山下少西。据断石碣云:旧有诸葛遗墟,今止有庙。明洪武中里人萧田重修。”叶县东北三十里西湖村,亦有诸葛庙。咸丰八年重修。据当地老人说昔日的诸葛庙规模宏大,占地数亩,自成一院落,前有山门,后有正殿。正殿殿基高于院内地面,房顶为青瓦覆盖,有五脊六兽,东西山墙为封檐实山墙。殿内正东有一尊诸葛武侯塑像,东西两山墙内壁上绘有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彩色壁画。院内有一眼井,数通石碑,庙后及左右有一片合抱粗细的杨树林。庙宇年代不详,然而据记载当至少可追溯到隋代。而其后则是所谓金鸡冢,即所谓诸葛亮父亲、祖父的坟墓。而此地也因此得名诸葛庙村。诸葛庙历代屡有修葺,到上世纪50年代还完整地存在着。据有关文献记载,1958年,诸葛庙尚存主殿6间,石碑6通,周围占地5亩,庙门和主殿均悬有“诸葛遗墟”四个大字的檐额。在主殿门口东侧,立有主碑一通,上刻明代牛凤所撰写的《改正诸葛武侯祠记》。

    综上所述,我们得以确知,少年诸葛亮的生活是在平顶山度过的,他的父亲、祖父死后也被安葬在平顶山。西晋统一。诸葛亮的完美人格受到社会的普遍敬仰,平顶山市的“诸葛遗墟”和“武侯祠”就是最好的证明。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7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1:56:55 [显示全部帖子]

昆阳之战与叶县地名

 

  发生在公元23年的新汉昆阳之战,是光武帝刘秀率领的绿林农民起义军在昆阳一带粉碎“新”莽军队进攻的一次大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这场战役主要发生在昆阳周围(今叶县区域),所以叶县有很多地名的来历与昆阳之战有关。

    五里堤

    在叶县旧县乡西2.5公里处有一个小村庄“五里堤”。相传西汉末年,湖北襄阳县绿林一带的王匡、王凤起义军转战南阳后,与当地地主刘秀、刘玄结合,于公元23年攻占昆阳,建立农民政权,启用年号为“更始”,刘玄当了始皇帝,刘秀当了将军。消息传到长安,王莽大怒,派大司徒王邑、司徒王寻调集全国40万大军,号称百万,把昆阳城团团围起来,以图消灭新建的“更始”政权。他们在昆阳城以西2.5公里处修建堤坝蓄水,以便利用澧河之水淹没整个昆阳城。当时昆阳城内只有八九千兵将。绿林军面临被消灭的危急局面。刘秀率领10多名干将,趁夜晚突出重围,到定陵、郾城调集援军。

    援军到后,刘秀带领千名绿林援军,向围困昆阳的莽军指挥大营冲杀,并一鼓作气,摧毁堤坝,一举消灭了莽军。为此人们把昆阳城西的这个小村庄叫“五里堤”。如今,在村里的西郊,还能看到残留的堤坝遗迹。

    倒马沟和刘贵庄

    叶县旧县乡东北方向有一个村子叫“倒马沟”,另一个村叫“刘贵庄”,也与昆阳大战有关。

    据说,刘秀带领李铁、刘贵等13骑,趁夜晚敌人不备之时到定陵、郾城调集援军,当他们乘着战马飞奔赶路之时,忽然一条深沟挡住了去路,眼看敌军要从后面追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秀的战马腾空而起,紧接着一声惨叫,战马落入沟底,刘秀的战马中箭。刘贵急中生智,把自己的坐骑让与刘秀。瞬间,诸位大将飞马渡水,消失在夜幕里,而刘贵却被乱箭射死,后人为了怀念此事,将这条沟叫作倒马沟,后来,有村民迁居此地,依沟建村,村名也叫作倒马沟。刘贵牺牲后,掩埋于此,故这里叫作刘贵冢,后来建村,村名叫刘贵庄。

    草场庾

    刘秀同手下大将飞渡倒马沟来到郾城、定陵后决定调集全部兵力援助昆阳。可那里的大将畏惧“新”军势力强大,留恋妻子、财物,提出分兵把守。经过刘秀耐心做工作,很快集中了一万人马,向昆阳开去。途中,刘秀见昆阳城东3公里的地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翠色欲滴,景色宜人,不禁感慨道:“好一个草场啊!”遂下令休息,让战马啃草饱食,而后西去,攻击莽军。当地百姓于此建村,村名就叫“草场庾”。

    点军场

    刘秀援军飞离草厂后,绕昆阳城来到其西南25公里的一座小山,只见这里林深茂密,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可谓军事要地,遂令兵马入内暂扎营寨。密派将士去探听昆阳军情。后点精兵1000多名飞驰昆阳,奋勇杀敌,力破莽兵千人,首战告捷。昆阳大战后,山民得知光武帝于此点兵,后在此建村,村名“点军场”。

    烧车河

    相传,绿林军在昆阳之战中击败莽军之后,缴获了莽军大量兵器。有的带走了,而剩下的部分就集中在战场附近的河畔烧毁,火光连月不尽,战场附近的这条小河也因此得名叫烧车河。

    如今,烧车河仍水流潺潺,清澈见底,在旧县乡旧县南村的村东头与常庄之间向北注入澧河。

    据当地80多岁的袁天喜老人介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村民每逢多雨季节,总能在烧车河两畔拾到被烧毁的车轴、刀剑之类的文物。(范小英)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8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3:30:42 [显示全部帖子]

《望夫石》  李白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
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叶县境内的望夫石山。传说在秦朝时,有一女子,因丈夫被抓去修长城,她经常站在这座山山顶向北眺望,思念丈夫,久而久之,化身为石,后人便称此山为望夫石山。它位于叶县南部的辛店乡,紧邻平驻公路(平顶山——驻马店)。除望夫石外,景区内还有人工湖、银杏树、毛仁寺、竹林、祖师庙等景观。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9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3:31:19 [显示全部帖子]

1、圆觉寺---

     在叶县城南8公里的田庄乡境内有一处就坡兴建的寺院,蔚为壮观。这座名为“圆觉寺”的寺院,近距离感受这座历史悠久的寺院……  

     到达三常路口时,看到路东侧距周围村庄数里之遥的旷野上矗立着一排红砖墙。沿水泥公路顺坡而下,记者就到了圆觉寺的山门前。这里的地名为“草寺坡”,坡因寺而得名,寺就坡而建造。过去,寺院内钟亭旁的草四季常青,不会枯败,故称“草寺”,又因当地人寺庙不分,俗称“草寺庙”。这里距周围村庄较远,略显空旷,寺院建在坡南沿较高处,南临马河,站在山门向南眺望,可谓之登高望远。

    根据残存碑文和叶县地方志等史书记载,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命鄂国公尉迟恭(敬德)为监工,负责督建圆觉寺,其规模、布局均按照当时的唐都长安城中的圆觉寺兴建,占地五百余亩,沿中轴线建了五座殿堂,分别是天王殿、大佛殿、大悲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厢房层层相连,寺院西部建有塔林。  

    关于圆觉寺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唐贞观初年,天下初定,海内升平,百业兴旺,唐太宗李世民甚是高兴,白天与众臣开怀畅饮,多喝了几杯,到了夜间,梦见有一白须和尚对他说:“草寺坡名有寺,缘何无寺?寺不建,天下乱。”言罢便飘然而去。李世民猛然惊醒,久不能寐。次日早朝,李世民询问众臣,草寺坡在何处,众臣皆不知。李世民笃信佛教,便到皇家寺院——长安圆觉寺询问方丈,方丈言道:“叶县南有一处,与我寺地气相通,想必就是此处。”李世民随即派人快马去探,果有一高坡位于马河北侧,北高南低,坡上芳草萋萋,名曰草寺坡。李世民闻听心中大喜,即命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恭(敬德)到草寺坡督建寺院,并令长安圆觉寺僧人携《圆觉经》一部一同前往。从贞观十二年初到贞观十三年底,历时近两年,共有5000余人参与兴建,以唐都长安圆觉寺为蓝本的近500亩的寺院在草寺坡落成了。李世民闻报后大悦,亲提御笔赐名“圆觉寺”,故长安有圆觉寺,叶县亦有圆觉寺。  

    在百姓中间,圆觉寺还有另一个名字——“草寺庙”。明朝初年,圆觉寺内钟亭旁有一小块地,该地上的草终年茂盛,碧绿常青,其他地方的草到了秋冬之际便枯萎了。人们感到非常神奇,均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富有灵气,纷纷前往,焚香祈福,便称圆觉寺为“草寺”。又因当时百姓寺庙不分,故又称圆觉寺为“草寺庙”。  

    在明朝初年,社会即已呈现出释道儒三教合一的迹象,这也是三教长期共存融合而形成的。“草寺庙”这一名称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这一历史文化特征。  

    兴建之初的圆觉寺规模宏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风雨的侵蚀,圆觉寺也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光泽。此后各朝各代均对圆觉寺进行了修缮,史书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对圆觉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重修。1913年(民国2年),对钟楼、鼓楼进行了全面修复。  

    1928年(民国17年)军阀混战时期,圆觉寺遭受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当时冯玉祥为修筑工事,把寺院的建筑几乎全部拆毁,仅剩观音殿一所。“文革”期间,观音像又被当做“四旧”捣毁,观音殿被当做井场用房。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圆觉寺仅余断壁残垣。  

    如今重修后的圆觉寺气势恢弘,颇为壮观。圆觉寺是在1999年开始重新修建的。宽阔高大的山门可过卡车,进入山门向北是一座宽敞的水泥平板桥,桥下一泓清水清澈见底。山门东西两侧各有对称的厢房两间,走过板桥沿坡而上是天王殿,接着是大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等。西侧有圣佛殿、卧佛殿、观音殿、三圣殿、接引殿、广胜殿、地藏殿等;东侧是念佛堂、客房、斋房等。  

    圆觉寺的山门东边有一口古井,自唐贞观十三年建寺以来一直存在。据民间传说,在大旱之年周围村庄的水井均无水可吃的时候,该水井依然水量充足,水质甘甜;待雨水充足时,附近村庄的井水都变成咸水了,此井水依然清洌甘甜。明朝初年,圆觉寺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将这口古井称为“观音甘露泉”。  

    1965年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当地将该井挖成了一个80米长24米宽的池塘,用以灌溉农田。该池塘之水味美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大旱之年亦复如是。目前该池塘已被圆觉寺建成七宝莲池,池中莲花盛开,游鱼在水中穿行,令人赏心悦目。  

    在大佛殿的西侧,并排树立着清乾隆丁丑发碑文、嘉庆民间文书碑、咸丰年间碑、中华民国九年碑等石碑。圆觉寺住持释恒周介绍说,这些都是重修寺院时,工作人员收集并立于寺内的。  

    如今的圆觉寺环境幽雅,寺院香火旺盛,已经成为叶县境内知名的景点和佛教胜地。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0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3:32:02 [显示全部帖子]

2、刘秀庙-----

    刘秀庙位于叶县城南15公里叶邑镇境内,占地近30亩,是汉武帝刘秀第四子汉明帝刘庄(公元57—75年在位)为彰显其父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丰功伟绩而斥国资所建。起初只供奉刘秀,后来几经修整,又增添了许多殿堂和神像。如今,刘秀庙内除了光武大殿外,还有真武殿、三清殿等较大规模的殿堂。袁天喜指着刘秀庙外的一大片土地告诉记者,据传这些土地当年都归刘秀庙所有,刘秀庙的原始道人俗家姓高,后人为了纪念他救死扶伤、广施恩惠的功德,遂把附近的一个村庄更名为高道士村,即现在的旧县乡高道士村。据《叶县志》记载,刘秀庙建成于东汉明帝时期,是汉明帝刘庄为彰显其父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丰功伟绩而斥国资所建。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式庙宇建筑,其庞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令后人折服。站在正门口细看,门前两个石柱上的楹联格外醒目,上写“白鹤归楼澧畔千年银杏,彩云深处神州第一庙观”,单从这幅楹联即可看出,刘秀庙在中原道教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刘秀庙有3处景致。一处是散落于草丛之间的古代石碑。俯身仔细辨认石碑上模糊的字迹,可见有关刘秀庙整修及兴衰的记载。据碑文记述,在历次整修中,明朝的一次整修规模较大,刘秀庙也在明朝时达到鼎盛。至民国时期,刘秀庙遭遇了吴佩孚、汤恩伯等军阀的破坏;至解放初期,刘秀庙几乎被夷为平地,如今的建筑是当地虔诚的道教弟子出资按照当时的样式重建而成。另一处是与光武大殿对面而建的剐王莽亭。亭内有王莽光背袒胸被处剐刑时的塑像,传说中的二十八宿及王莽塑像栩栩如生,把胜者为王败者寇的结局演绎得淋漓尽致。还有一处则是光武大殿砌墙时用的大砖,袁天喜老人告诉记者,这是地道的秦砖,上面有鱼、凤及各种图案。

    刘秀庙虽然历经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但它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据着重要位置,无论是前来祈福求运的信徒,还是观光的游客,都为刘秀庙的兴衰而感慨。

    刘秀庙曾惨遭军阀的破坏,唯有千年银杏树幸免于难。据知情人介绍,银杏树分雌雄,刘秀庙内原有4棵银杏树,两雌两雄分列刘秀庙东西和南北中轴线左右,当时种4棵树的用意很明显,希望天下从此四海升平,永无战事,饱含着人们对自由和平的期待和向往。上世纪50年代末,附近村上一所小学因缺少课桌,就把刘秀庙院内那两棵不结果的“懒汉”银杏树伐掉做了课桌。据说,当时的省委书记吴芝圃在去南阳路过叶县时听说此事后很是生气,当即派人前往阻止,但那两棵雄的银杏树已被伐倒,悲剧已经发生。如今尚存的这两棵银杏树生命力异常旺盛,焕发出盎然生机。两棵树相距约有6米,东边的一棵高27.5米,围长2.7米;西边的一棵高26.5米,围长2.62米。和往常所见银杏古树不同,这两棵银杏树的表皮均为灰白色。对此,有关专家的解释是,两棵银杏树的树龄虽然都在千年以上,但它们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没有出现衰老迹象。据说,银杏树是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所植。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这两棵银杏树的树龄应该有1800多年了。

    村里人不论男女老少,对庙里这两棵银杏树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有一段传奇故事:很久以前,村人及周围其他村上的人,不管谁家娶亲待客要用酒水桌笼,只要前一天到树前烧炷香祈求一下,第二天一大早树下准有他所求的这些东西,只是用完后得完整送还树下。后来,有个赖家伙用后失言未还,从此再有人来求告用这些东西时就不灵验了。

    据《本草纲目》记载,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其叶和果的药用价值极高。记者在刘秀庙了解到,每年银杏树落叶之时,刘秀庙内的信徒们都会用心收拾那些银杏叶子,并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前来参观或祈福的人。目前,叶县文物部门已经对这两株银杏树进行了重点保护,以便让它们和刘秀庙一起永葆生机和活力。

    古战场鼓角争鸣

    昆阳之战的古战场位于旧县乡烧车河一带,至今保存尚好。新莽末年,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各地起义遍及黄河南北和江汉地区,其中以绿林、赤眉声势最大。绿林军乘王莽主力向东攻击赤眉军之机,在沘水(今河南泌阳境)击灭王莽荆州兵甄阜、梁丘赐部,又在氵育阳(今河南新野东北)击败严尤、陈茂所部,势力发展到10余万人。当年2月间,绿林军推举汉朝王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制,年号更始。以绿林军为主体的刘玄政权为阻止王莽军南下,保障主力夺取战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阳),并开进到川一带,派上公王凤、大将王常、偏将刘秀等,率约20000人攻下昆阳、定陵(今河南郾城西)、郾县(今河南郾城南),与围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角之势。3月间,王莽派大司空王邑急赴洛阳,与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兵40余万南进,号称百万军,企图一举消灭汉军。5月间,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迫使刘秀的部队从阳关(今河南禹州市西北)撤回昆阳。昆阳汉军仅9000人,众恐不敌,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安”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此时王莽军已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色出城,赴定陵、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10000多人赴援昆阳。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王邑军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昆阳守军别无退路,坚守危城。此时王莽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刘秀于6月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刘秀亲率兵千余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随后又以勇士3000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攻击。王邑依旧轻敌,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王寻率及万人迎战,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诸将未敢出援。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乘势出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水为之不流。刘秀以昆阳守军钳制强敌,再以精干数千援军捣敌要害,大破王邑主力。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莽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

    昆阳之战以刘秀取胜王莽而告终。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昆阳之战奠定了刘秀的东汉基业,也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传奇。据叶县文化局随行人员介绍,刘秀的后人为记载他的功勋,凡是刘秀有显赫战功的地方都建庙纪念,目前全国已经有7处刘秀庙向世人开放。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总数 2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