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读书台】 → 【叶县史话】,资料搜集中


  共有2623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叶县史话】,资料搜集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3:32:42 [显示全部帖子]

叶公陵园-----
   
      叶公陵园是平顶山市外八景之一,有诗《叶陵怀古》云:
        巍然陵墓郁葱葱,四海寻根朝叶公。
        报国挥戈安社稷,恤民治水劝桑农。
        好龙精刻千秋画,传讹无妨一世雄。
        毕竟人间传正道,五洲赤子仰宗风。

  叶公陵园座落在距平顶山市区30多公里的叶县叶邑镇西北约1.5公里处.据《叶县志》记载,叶县古墓葬众多,以旧县乡澧河两岸的古冢群为著,并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叶公墓、三皇冢、王乔墓、牛凤墓等影响较为深远.

  叶公陵园是叶公沈诸梁的墓冢,据《汉书》注:“〈皇览〉日:县西北去城三里,有叶公沈诸梁冢……。”当地居民多称其为“叶坟”。由于年代久远,叶公墓几乎夷为平地,1982年,叶氏后裔在叶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重新培土立碑,成高3米,方40米的“叶公墓”。叶公陵园占地12亩,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前有开阔的原野,后有绵延不息的澧水,不失一方绝好的陵园佳作。

 有碑日:“问政处”,这里记载着当年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过叶的遗迹。当地上了些年岁的居民多数都能说出关于叶公和孔子的故事。自问政处向西北即至叶公陵园。远眺叶公陵园,给人一种雄浑和大气之感,自然也少不了作为陵园建筑所特有的庄严和肃穆,一方三线的整体布局,俨然一幅古建筑的极品,叶公陵园的正门朝向南,微向东,门楼采用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大门为木质,设六扇相互对开,其上均为绘画和雕刻,以龙居多,且正门壁上镶有金匾,书曰:叶公陵园。屋顶为双重,有造型,上嵌图案,四角处均有龙型,呈欲飞腾状。跨步入门,则有一十八根支柱立于屋内,整座门厅的重量都由这些支柱支撑。无论是门外远观或是屋内细赏,其明暗交织的色彩是最能让人注视的,以黄色和红色为基调的色彩搭配,很自然的就呈现了陵园的特具风格和独有神韵。

  进正门后走过一座小桥,再经200平方米的开阔地,便可来到与正门相对的二门.二门即是原来的正门,后因叶县人民政府组织扩建,将其圈住,并新建正门。这二门与正门采用几乎相同的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有所相异的是其支柱的数量,一十二根支柱就已经将整座建筑支撑的岿然不动,门前两侧均置石狮一蹲,四目微向,高约2.5米,底座刻有居台湾高雄捐赠人的地址和名讳。入二门,便可欣赏叶公陵园的内景。自二门向主建筑祭坛间的通道称为神道,在神道的两侧植有松柏,花草,至鸟语花香时节,游人可以于此赏花、小坐,遒劲的松柏避阴,芳香的花草宜人,即使置身于陵园,也能够感到性情的陶冶,既不失庄重又不乏情调,这是建筑者的一处妙笔所在。立于神道右侧的功德碑格外显眼,碑身高约3米有余,上载捐资修建叶公陵园单位及个人的名字,以资万古流芳。

  当走尽神道,立足于祭坛前,先不要着急往上行,各居祭坛两侧的碑亭更是可目。左侧一亭,上有文字名日兴祖亭。兴祖亭采用古建筑样式中的六角亭建筑,正门两侧悬有叶昌桐先生题写的楹联:百世莫忘先祖德,千秋永盼后人贤。亭内正方有碑一座,其上镌刻有时任国家政协副主席的叶氏后人叶选平所题写的:叶氏之踪等字样。亭身上方六侧均绘有竹、山、水等图案,正上方为传说中的二龙戏珠,绘画技艺精湛、惟妙惟肖,把叶公好龙的个性和盘托出,以寄寓后人。右侧一亭,为望慈亭。正门两侧石柱有叶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汪安邦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钟铭伟绩耀千秋,简刻丰功芳万代。与兴祖亭的布局完全一致,也有一座石碑立于亭门正前方,上有叶氏后人亲笔题写的文字:叶氏之根。绘画也同样以龙和竹、梅居多。

  欣赏了风格炯异的碑亭之后,可以到祭坛之上去感受焚香祭祖时的场景和心情。神道连接祭坛的通道是十级阶梯,寓意大团圆,整座建筑被置于高约1.5米的土方上,高大、巍峨,同样采用正门的仿古琉璃瓦建筑样式,只是厅门为20扇对开的造型结构,门前放一铁制香鼎,是焚香祭祖时才用到的器具。

  在祭坛的正后方,就是陵园的核心——叶公沈诸梁的墓冢。整座墓冢呈圆型,周围有石砖围砌,直径约50米,正前方有高约4米左右的墓碑,威严、镌秀,其上刻有叶姓始祖叶公沈(讳)诸梁之墓字样。四周有苍松翠柏环掩,石刻碑林相映,更显神威和庄重、肃穆。叶公墓以它特有的灵气和气派让人们急于识其庐山真面。倘若置身于墓顶喊话或击掌,会有回响,这不失为一处奇景。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3:55:17 [显示全部帖子]

叶县文集遗址

 

 

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平顶山市文物局和叶县文化局组建考古队,对叶县文集遗址被南水北调主干渠占压部分进行考古发掘。叶县文集遗址位于河南省叶县常村乡文集村及其西南地。遗址大体可分为东部和西部,其东北部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至龙山文化遗址,西南部主要为金元时期的遗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干渠自南而北纵贯金元遗址的中东部。由于该遗址的遗存十分丰富,在原计划8000平方米的基础上,又扩挖了3000多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达11300平方米。
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平均深度近2米。遗址几乎是不间断地前后纵跨唐、宋、金、元、明,尤以金代遗迹和遗物最为丰富。就各地层之间相互叠压的关系来看,该遗址从下至上也就是从早到晚可分为以下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唐代早期,只有少数几个灰坑与灰沟,推测当时这里可能只是作为农业耕地使用,个别灰沟可能是排水设施。第二个时期大约在唐代后期至北宋时期,遗址上出现大面积的硬土踩踏面,估计是一处广场类性质的大型活动场所,但遗迹与遗物发现不多。第三个时期大约在北宋末年至金代早期,遗址上首先出现了大范围的堆积很厚的夯得很坚实的青褐色垫土层,显然这应是某一个经过统一规划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地基。紧接着遗址上出现了一些排列不很规则的柱洞,显然属于较为简易的草棚式房屋,当然也有一些用青砖砌成的房屋。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很多的火膛、火池、地灶、水井与窖藏坑。第四个时期为金代中晚期,遗址中出现有4个范围不等、土色不一的,几乎连成一片的大面积垫土层,我们称之为建筑基址。在这块较大范围的建筑基址西半部,有大片的排房式建筑物。第五个时期是金代末期至元代早中期,是遗址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建筑时期。房屋基址同样也是在一个较大范围的垫土层(即建筑基址)之上建筑起来的。只不过是其建筑方式与此前不同,皆采用大块河卵石作为墙基的基础与柱础,建筑规模更大、更宏伟。此后随着这些房屋的废弃,该遗址也就衰落了。第六个时期大约为元末明初,遗址范围缩小,退缩到金元时期遗址东北部的一个角落,主要是一些用河卵石堆砌成墙体的房屋基址与庭院式的围墙。它的废弃即标志着该遗址的终结。
文集遗址共发现各类遗迹1470多个,计有大型建筑基址7处、房基50多座、灰坑1100多个、窖藏坑30多个、灰沟20多条、道路3条、地灶80多个、火池100多个、砖池60多个、水井14眼、地道1处、墓葬4座。其中最为重要的遗迹是5座保存较好的较大型房基、4个存留瓷器数量较多的窖藏坑和1个埋藏有一大缸铜钱币的窖藏坑。绝大多数遗迹都位于金代至元代初年的文化层之间。就文集遗址的整体布局来看,它是以一条从唐代后期开始使用的,自西向东横贯遗址中部的东西向道路为中轴,所有其他遗迹分别沿街道的南北两侧依次排列,然后再向南北方向纵深展开的。这条道路在发掘区的中部呈慢弧形折转向东北方向,并且在转弯处向南分出一个叉道。由于此遗址位于汝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所以这个叉道很有可能是通向河边码头的通道。此叉道向南约30米是河边的断崖。
所有房屋基址大都是沿着街道两旁而建。由于年代的差异其建筑形式也大不相同,从早到晚大致可分为单间式、简易草棚式、连间排房式和庭院式。最早的单间式建筑物属于唐代至五代时期,现仅发现2座。稍早的草棚式建筑物属于金代初期,位于道路的两侧,甚至是在道路上,残留的遗迹大多是一些柱洞。稍晚的房屋属于金代早中期,是一种砖砌的连间排房式建筑,或三四间或七八间相连在一起。大都用青砖埋在墙基槽内作基础,墙体或用青砖与土坯砌成,或在墙基槽内竖立多根木柱,后用夯土填实基槽,即所谓木骨墙。最晚的一组房屋基址属于金代末期至元代初期,是一种庭院式建筑,用大型河卵石作为墙基与柱础,柱础坑为圆形或方形,口部直径或边长均约1米。其北面为主房,东西各有厢房,院落后面另有一些附属性小型房屋。其东西总长22.15米,南北宽约20米。这一院落气势宏大,地基范围宽广,用石很多,平整细致,深厚结实,决非以一般平民之力所能建造。从周边灰坑出土大量的砖瓦残片可以看出,这些房屋除大量的茅草房外,至少有一部分为瓦顶房。窖藏坑位于房屋基址之内或其附近,大多是口小底大的竖穴圆形坑,并有少数为方形坑,还有一种带有地道式洞室。在众多的窖藏坑中,有4个坑出土瓷器达90余件,连同铁器、陶器在内计有100多件。有一个铜钱窖藏坑内出土满满一大缸铜钱,估计有800多公斤,绝大多数是北宋铜钱,也有南宋与金代铜钱。其他的一些窖藏坑或多或少地出土一些瓷器、铜钱币或铁锄、铁鏊、铁桶箍等器物。在这批窖藏坑所出瓷器中,尤其以3件套保存完好的配有盏托、盏碗与盏盖的茶盏更为引人注目。这批窖藏坑的年代大都属于金代,最晚可能迟至元代初期。
水井有土壁井和砖壁井,井内大都有较多的瓷器残片,不少尚可复原。地灶或用土坯砌成,或就地挖坑修整而成,灶门朝向各不相同。房屋内外的陶水缸或陶盆,为固定其位置大都深陷于居住面以下的那个为其量身定制的凹坑里边。遗址内发现不少储钱陶罐,有的被埋在居住面下的一个小坑里。居住区内有很多呈六边形或正方形的砖砌小池与圆窝形小池,有的里面还盛有褐色或灰白色草木灰迹,它们可能是用来放置锅或其他器物的案子或座坑,有时或用来作为保持锅内饭食温度的火膛。出土遗物单就现阶段复原情况看,已发现完整或较完整的器物2300余件。以其质地的不同,可分为陶、瓷、三彩、铁、铜、银、玉和石。其中瓷器数量最多,大都是生活用器皿。以釉色的不同,可分为白、黑、青、钧、酱色五种,其中白瓷占绝大多数,黑瓷、酱色瓷次之,青瓷与钧瓷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瓷器的器型计有碗、盘、钵、盏、盂、瓶、灯、执壶、尊、盆、缸等器皿类物,此外还有瓷俑、绞胎球、玩具等。就其装饰技法来看,计有模印、刻划和绘花,装饰花纹的种类计有三彩、白地黑花、红绿彩和青花。比较典型的瓷器品种有白釉瓜棱盂、葵口碗、菊瓣纹碗、斗笠碗、黑釉凸黄线执壶、三彩枕与灯、白地黑花碗与盆等。在几个金代的大灰坑里,有不少白瓷碗的圈足内墨书有姓氏或人名,推测可能是瓷碗使用者的姓或名。此外,在一件碗内底部还发现有“都务”、“都”等字样的墨书题款。这些记载可能与本遗址在某一时期的用途密切相关。
从遗址出土的瓦当与大型吻兽类房屋构件、大量的民用瓷器与少量较为高档的瓷器,较为集中的大型地灶与火池,相对集中的铜钱币与瓷器窖藏坑,以及较多的围棋子、骰子等与娱乐活动相关的玩具来看,这里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村落遗址。
综合多方面因素,考古人员认为文集遗址应是自唐代延续至元代的,在金代发展为较大规模的民间商品流通、交易场所——集镇一类的遗存。遗址中较为清晰而明确的地层关系和丰富的遗迹、遗物,为研究这一地区唐代至明代的历史文化面貌,尤其是金、元时期民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一批珍贵的资料。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4:08:59 [显示全部帖子]

穆桂英与穆寨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廉村镇有一个穆寨村,世代相传是穆桂英的故里,这里有穆柯寨遗址,出土有宋代文物,更引人注目的是,这里每逢下大雨就有烧焦的麦子从地下冲出,与《杨家将》中描述的“火烧穆柯寨”相吻合。另外,穆寨村现有252位穆氏后裔。村西还有唐朝女皇武则天的讲武台遗址。

 

另按:穆寨有个风俗,就是不唱《穆桂英招亲》的戏,说是过去一唱此戏,戏台子就回倒塌。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4:13:01 [显示全部帖子]

焦赞桥

 

“焦赞桥”位于叶县城东南5公里处,雄跨在灰河之上,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如今还是平顶山通向舞钢、漯河的重要通道。

  相传,一次焦赞带兵路过此处,正逢雨季,大雨倾盆而下,河水暴涨,冲垮了架在河上的木桥,两岸百姓,在滔滔洪水面前,虽有急切之事,却也是干瞪眼,没有办法。焦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即决定在此修一座桥,方便两岸百姓通行。焦赞虽然为将多年,但是他却没能攒下钱来,他那点儿钱呀,要么和朋友喝酒了,要么救助困难士兵了。可没有钱,如何建桥?焦赞眼珠儿一转,有了主意。

  等到雨过天晴,焦赞横刀立马站在河岸边,要求过往行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过往之人看焦赞面貌凶恶,再说修桥也是好事,要么留下帮助修桥,要么掏出钱来走人,焦赞看着一切顺利,心里不由暗暗高兴。

  正在这时,一人走到眼前,油腔滑调地问:“今天收了不少钱吧,给大爷我拿一些来,刚好大爷我现在缺钱花。”原来此人是本地的一个无赖,横行乡里,没人敢惹。

  焦赞一听,两眼圆睁:“你没看见,我收钱是为了修桥吗?你要有钱就拿一些,没钱在这里帮忙。”

  “什么?还要我来掏钱?大爷我没钱,也不想在这儿帮忙,你能把我怎么样?你拿个刀吓唬别人行,可不能把我咋样?"

  焦赞大怒:“你废话少说,快拿钱来,我的刀可不是纸糊的。”

  “哈哈,我可不是被吓大的,我没钱,你能把我怎么样?"那无赖说着话,把头伸过来,用手指着脖子说:“你有种,就照我这儿砍,难道你能把我杀了不成?”

  焦赞听了,血往上涌,一时性起,把刀一挥,那无赖巳是人头落地,焦赞命人将无赖的尸体扔到河里。

  焦赞对周围众人说道:“我修桥是为了你们过河方便,这个无赖竟在此耍刁,杀了也算是祭奠河神,以后不要再发洪水了。"

  众人听了也是心里高兴,庆幸地方上少了一个无赖。因此过往之人无不畏服,四方百姓也是积极支援。没过多久,一座砖石结构的大桥就建成了。

  大桥建成了,还余下白银四两,视金银如粪土的焦赞,可不想贪占分文,如何处理?焦赞设下了一个迷局,他在桥头一边,修了一个石柱,高两米有余,纵然是身材高大之人,也不能摸到石柱顶端,石柱上面刻着几个字:“人上人,四两银"。路人皆不知其意。忽一日,有两人路过此桥,看到了石柱上刻的字,沉思片刻,一人蹲下,另一人踩上肩膀,伸手取出了柱子顶端的白银四两,含笑而去。这时候,人们才明白了石柱上字的意思。

  为纪念焦赞在此修桥,人们便把这座桥叫做“焦赞桥"。虽然现在这座桥成了水泥钢筋结构的公路桥,可是桥名仍然叫做“焦赞桥"。

 

按:焦赞桥遗址在现焦赞桥南,为石板桥,应还在。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总数 25 上一页 1 2 3